随着 2024 年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,国乒正式开启为期四年的洛杉矶奥运备战周期。此次教练组调整规模堪称近十年之最,核心目标是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年轻化改革,应对洛杉矶奥运会新增混双团体、恢复双打项目的赛制剧变。据澎湃新闻披露,本次竞聘采用 "双向选择 + 绩效挂钩" 机制,教练需提交未来四年训练规划并接受运动员代表投票,最终名单将于 8 月中旬公示。
值得关注的是,乒协主席王励勤上任后推行 "教练梯队年轻化" 政策,不仅保留马琳、王皓等中生代教练,还破格提拔省队技术骨干进入一线团队。例如,原北京队教练李大成凭借培养刘炜珊、石洵瑶的出色履历,已在 2025 年美国大满贯赛期间短暂执教王曼昱。这种 "老中青结合" 的配置,旨在平衡经验传承与创新突破。
作为国乒女队二号主力,王曼昱的教练归属牵动万千球迷。历经肖战、徐辉两任主管教练后,45 岁的孙逊成为最终人选。这位曾助力陈梦卫冕奥运女单冠军的战术专家,其执教风格与王曼昱的技术特点高度契合:
值得玩味的是,孙逊的上任并非一帆风顺。2025 年 7 月美国大满贯赛期间,王曼昱曾短暂由李大成指导,但首秀爆冷负于朱雨玲的结果,促使教练组加速推进孙逊的正式任命。这种 "试错 - 调整" 模式,折射出管理层对主力队员的高度责任感。
为应对 2028 年赛制变革,国乒制定了 "技术迭代 + 项目专精 + 人才储备" 的三维战略:
针对洛杉矶奥运会恢复双打项目的变化,国乒计划设立专职双打教练岗位。现任男双组长肖战将重点攻关混双团体赛制,而女双组可能启用削球专家侯英超,以应对日本新星桥本帆乃香的特殊打法。这种分工模式已在 2025 年多哈世锦赛试点,王楚钦 / 孙颖莎的混双组合首次采用 "双教练制",由肖战与邱贻可联合指导。
王曼昱的技改方向尤为关键。孙逊团队为其制定的 "前三板提速计划",目标是将接发球抢攻使用率从目前的 38% 提升至 50%,同时强化正手位侧身爆冲的连续性。对比之下,孙颖莎将在邱贻可指导下优化反手变直线的战术组合,以应对伊藤美诚等外协选手的搏杀式打法。
蒯曼、林诗栋等新生代球员的教练配置同步调整。蒯曼将结束与孙颖莎共享邱贻可的局面,转由陈玘指导。这位 "杀神" 教练擅长提升选手的进攻果断性,其 "节奏压迫训练法" 有望帮助蒯曼突破关键分处理偏软的问题。男队方面,林诗栋回归陈振江教练组,专注打磨反手拧拉的稳定性与中远台衔接能力。
必一运动四、国际竞争格局倒逼改革:从 "包揽金牌" 到 "体系制胜"
随着张本智和、伊藤美诚等外协选手的持续成长,国乒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加。日本乒协已宣布将双打训练时长提升 40%,并高薪聘请德国教练组专攻混双团体赛。对此,国乒的应对策略呈现三大转变:
回顾国乒奥运周期调整史,2012 年伦敦周期启用秦志戬、马琳等少壮派教练,直接促成里约、东京周期的辉煌。此次洛杉矶周期的改革力度更胜往昔:不仅教练团队平均年龄下降 3.2 岁,还首次将 "双打胜率" 纳入主教练考核指标。
王励勤在接受《新快报》采访时强调:"我们要打造一支既能传承直拍横打、近台快攻等传统优势,又能适应 11 分制、大球时代变化的复合型团队。" 这种理念在王曼昱的训练计划中尤为明显 —— 孙逊团队既保留肖战时期强化反手的训练体系,又融入欧洲先进的多球变速训练法,目标是让王曼昱的反手拧拉质量提升 15%。
结语:
当王曼昱在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与孙逊完成首次正式合练时,场边闪过的不仅是技术细节的调整,更是国乒在新时代的战略转身。从 "金牌导向" 到 "体系制胜",从 "单兵作战" 到 "团队协同",这场教练组变革不仅关乎 2028 年洛杉矶的金牌归属,更将决定中国乒乓球未来十年的全球竞争力。正如刘国梁所言:"真正的强大,是让对手永远在追赶,而我们永远在超越。"
姓名 *
邮箱 *
网址
2025-08-16
2025-08-16
2025-08-16
2025-08-16
2025-08-16
内容